首页 > 诗文 > 李白的诗 >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

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

[唐代]:李白

鲁客向西笑,君门若梦中。

霜凋逐臣发,日忆明光宫。

复羡二龙去,才华冠世雄。

平衢骋高足,逸翰凌长风。

舞袖拂秋月,歌筵闻早鸿。

送君日千里,良会何由同。

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虽然寓居东鲁,我的心仍然留在京城,连梦中都是当日在君主身边的情景。

自从放还回来我的头发已白如霜染,这是因为日日都在思念宫廷。

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,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,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。

试场上你们将如奔驰在平坦大道上的骏马,又将像展翅迎风的鲲鹏。

酒后禁不住展袖在秋月下起舞,歌舞尽兴处又从天边传来阵阵的雁鸣。

今日欢送你们到千里之外去赴试,不知何日能在这样的盛会中相逢?

注释

鲁中:与鲁郡、鲁城、东鲁同为一拍即鲁郡瑕丘(今充州)。

鲁客:客于鲁者,李白自指。

向西笑:即西向笑,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。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人闻长安乐.则出门西向而笑。”

逐臣:被贬谪的夫意的臣子。这里李白指自已。

忆:忆念,怀念。

明光官:汉宫名,在长安,汉武帝所建,一在北宫,与长乐宫相连;一在甘泉官。诗中借指唐代官殿。

羡:羡慕。

二龙:比喻赴举之二从弟。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,曰‘平舆之渊有二龙焉。’”若另题可信,疑其为李锃与李镇兄弟,李埏之子。

平衢:平坦的道路。

高足:指高等快马,古代驿站设三等马,有高足、中足、下足之别。

逸翰:展翅。

早鸿;初来的大雁。

良会:美好的聚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22

2、林东海注.李白诗选注:上海远东出版社,2011.05:109

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为李白在天宝三载(744)至天宝五载(746)之间,由长安返鲁时的作品。诗中说:“舞袖拂秋月,歌逻闻早鸿”,此诗当写作于秋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22

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鉴赏

  “鲁客向西笑,君门若梦中”借对西向笑的铺叙,描绘一幅客居东鲁心系长安、若梦中见君门的景致图,暗寓李白轻笑奉诏入京的短暂生旅似做梦一般,表达出李白对京都长安的向往之意。

  “霜凋逐臣发,日忆明光宫”写被贬谪之臣的头发像凋残的秋霜一样,白如霜染,皆因思念明光宫所致,隐隐流露了对京都的深切怀念和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,表达出李白仕途不通、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。

  “复羡二龙去,才华冠世雄”侧面赞美二从弟之才华壮志,如人中龙。语本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,日:‘平舆之渊,有二龙焉。’”李白以欣羡的心情赞颂了二从弟的盖世才华和少年得意。

  “平衢骋高足,逸翰凌长风”紧扣上文,借抒恋阙之情,并颂二从弟之前程。

  “舞袖拂秋月,歌筵闻早鸿”通过对月起舞、宴饮唱歌的饯别场面的描写,抒写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意。

  “送君日千里,良会何由同”最后诗送二从弟入京赴举,并对从弟的珍重祝愿、良会相期。

  此诗通过为送从弟至西京长安应举的铺叙描写,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玩世不恭的不平心理。

李白简介

唐代·李白的简介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...〔 ► 李白的诗(963篇)

猜你喜欢

连理枝

汪东

忆过寻芳地。朱阁重门闭。淡拂修蛾,轻匀笑靥,妆成斜倚。

爱小帘、银蒜镇双垂。织湘波细细。

回銮奉皇太后进宫之作

弘历

展豫巡嵩洛,回銮奉寿康。三呼遐算祝,九曲瑞符彰。

不狩安知外,惟勤所戒荒。凤楼五云表,蔼蔼萃千祥。

寿周益公

李商叟

百年能几见英豪,主圣臣贤未易遭。

□□□□新制度,宗臣当国大勋劳。

恭谒孝陵

弘历

追远钦神烈,匪遥展默思。每因羁庶政,又觉隔多时。

松柏守宫阙,星辰侍礼仪。鼎湖亲卜吉,昌瑞万年基。

水龙吟·镇淮楼下旌旗

宋代翁溪园

镇淮楼下旌旗,晶明辉映云山阁。宸旒倚重,折冲千里,无逾秋壑。缓带轻裘,纶巾羽扇,从容筹略。使毡裘胆破,丁宁边吏,无生事,空沙漠。
二十四桥风月,称断楼、卷尽帘箔。绂麟华旦,饱吟玉蕊,款簪金药。驿骑朝驰,宝鞍卖赐,御筵宣押。更赐环促如,中书入令,作汾阳郭。

赠项子全

明代朱同

过门未识子全面,久矣逢人说项斯。宦志已灰更变后,宗枝还念未分时。

曾杨近古无神术,卢扁于今有国医。尚拟好风吹杖履,夜深雨足剪园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