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簪之臣的成语故事


窃簪之臣

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

基本解释簪:簪子。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。
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亦有以遇者,窃簪之臣,鸡鸣之客是也。”


窃簪之臣的典故

春秋时期,一次齐国军队进攻楚国,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,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、发簪之类的东西。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,齐军将领非常吃惊,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,就带领军队撤退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窃簪之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胸有成竹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龙腾虎跃 唐 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
止沸益薪 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
目不转睛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