妖形怪状的成语故事


妖形怪状

拼音yāo xíng guài zhuàng

基本解释装束奇特,举止轻佻。多形容女性。

出处巴金《谈<寒夜>》:“他看不惯媳妇‘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’上馆子,参加舞会,过那种‘花瓶’的生活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妖形怪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妖形怪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十万火急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
革风易俗
二百五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3回:“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,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,在外面瞎混。”
自拔来归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昂藏七尺 明 汪廷讷《种玉记 奇术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躯,寻章摘句懒攻儒。”
今是昨非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