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义勇为的成语故事


见义勇为

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

基本解释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

见义勇为的典故

1993年8月,济南军区某部中士徐洪刚探亲期满乘车返队,在车上遇到几个歹徒在调戏一个女青年,并肆无忌惮耍流氓,徐洪刚这时立即见义勇为,毫不犹豫上前制止,被歹徒连刺多刀,他顽强地追赶歹徒,被授予英雄称号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见义勇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《定宗庙乐议》:“虽复圣迹神功,不可得而窥测,经文纬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
铺张浪费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:“要勤俭建国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艰苦朴素,同甘共苦。”
故家乔木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疑邻盗斧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”
逸游自恣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少为贵戚,逸游自恣。”
昂首挺胸 《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》:“个个视死如归,坚贞不屈,昂首挺胸站在那里。”
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