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针度人的成语故事

拼音jīn zhēn dù rén
基本解释金针: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。度:通“渡”;越过;引申为传授。把金针给人。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、诀窍传授给别人。
出处元 金好问《论诗》诗:“鸳鸯绣了不教看,莫把金针度与人。”
金针度人的典故
唐朝时期,郑采娘从小聪明伶俐,心灵手巧,她的针线活、刺绣做得十分精巧。她七夕之夜设香案向织女祈祷,祈求做针线的绝活。当夜的梦中她见到织女送给她一枚金针,三天后可以得到绝技,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针给弄飞了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金针度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自暴自弃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 |
自力更生 |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外圆内方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 |
止沸益薪 | 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 |
朝令夕改 | 唐 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 |
有权有势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从来有权有势的,多不得善终,都是如此。” |
异途同归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异路而同归。” |
善游者溺 |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