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裘归计的成语故事


菟裘归计

拼音tù qiú guī jì

基本解释菟裘:地名,山东泰安东南。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。

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公曰:‘为其少故也,吾将授之矣。使营菟裘,吾将老焉。”


菟裘归计的典故

春秋时期,鲁惠公死,由继室所生的鲁隐公继位,他执政11年准备让位给鲁桓公,大夫羽父要求他杀了桓公。隐公说自己准备在菟裘造房养老。羽父反过来在桓公面前诬陷隐公,并派人刺杀了隐公。隐公的菟裘归计还没实施就被杀害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菟裘归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明知故问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
遁世离俗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促膝谈心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谈心,甚是款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