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显神通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à xiǎn shén tōng
基本解释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
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大显神通的典故
在天竺国玉华县,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半夜里被人偷走。孙悟空四处探访,在豹头山遇到两个虎口洞的狼头怪妖,正要去集市采办猪羊,原来它们大王昨夜里得了三般兵器,准备要开钉钯宴。孙悟空定住了两个小妖,夺了银两和腰牌回来。
经过商量,孙悟空三人决定将计就计,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:八戒和悟空念动咒语,霎时就变得与那两个狼头怪妖一般无二,将腰牌挂了,沙僧装做贩猪羊的客人,一起赶着七八口猪、四五只羊,上大路,径奔那虎口洞而来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大显神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大有可为 |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 |
| 悬而未决 | 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 |
| 放牛归马 |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|
| 旦夕之间 | 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 |
| 扫地出门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 |
| 蠢蠢欲动 |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 |
| 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 |
| 有约在先 | 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这事本已有约在先,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缘分了。” |
| 兵无常势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 |
| 头面人物 |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