搴旗取将的成语故事


搴旗取将

拼音qiān qí qǔ jiàng

基本解释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
出处《吴子 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取将,必有能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搴旗取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搴旗取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失败是成功之母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乐道好古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炙手可热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群龙无首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牝鸡司晨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