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虑一得的成语故事

拼音qiān lǜ yī dé
基本解释虑:思考;得:收获。在千百次的考虑中;总会有正确的时候。
出处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》:“婴闻之: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 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千虑一得的典故
晏婴是齐国的大夫。他父亲死后,由他继任齐国的卿,历任灵公、庄公、景公王朝的相国。晏婴为人正直,当官清廉,生活非常俭朴,上至君主、下至百姓,对他都很尊敬。
一天,晏婴正要吃午饭,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。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,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,请来人共进午餐。当然,他这顿饭没有吃饱。
景公知道这件事后,感叹他说:“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,我一直不知道。这是我的过错!”
说罢,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千金,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。不料。晏婴不愿接受,叫来人带回。景公命人再送,他仍然不肯收下。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,晏婴对来人说:
“请禀报大王,我并不贫困。大王给我的俸禄,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、接待宾客之用,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。所以,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!”
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,对晏婴说:“相国,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。您这次又不愿接受,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?”
晏婴想了想,说:“既然如此,我和你一起进宫,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。”
晏婴见了景公,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,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,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,不能有过多的财富,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。额外的赏赐。
景公听了这番话,对晏婴更敬重了,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。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: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;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。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,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。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?晏婴说:“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:圣人千百次考虑,总有一次失误;笨人千百次考虑,总有一次正确。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;而我虽然笨,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。”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,只好作罢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千虑一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混淆是非 |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 |
说东道西 | 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 |
颐指气使 |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 |
形影相顾 | 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顾,陨越无地。” |
争先恐后 |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 |
兵无常势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 |
汗牛充栋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 |
闭关自守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》:“闭门自守,又坐邻伍铸钱挟铜,奸吏因以愁民。”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 |
败俗伤风 | 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