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口剑腹的成语故事

拼音mì kǒu jiàn fù
基本解释蜜:比喻甘美。嘴上甜,心里狠。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
出处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二》:“李林甫之蜜口剑腹,贾似道之牢笼言路,合而为一,其患可胜道哉。”
蜜口剑腹的典故
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,宰相李林甫非常阴险狡猾,对皇帝阿谀奉承、溜须拍马以取得信任;对朝中官员就以甜言蜜语取得信任,骗取对方的好感和欢心,然后背后出卖别人或加以陷害,用尽两面三刀的手段。人们说他是“口有蜜,腹有剑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蜜口剑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叶知秋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 |
直言贾祸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 |
丑声远播 |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 |
凿壁借光 |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 |
旧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 |
凤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 文》:“康对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凤毛麟角。” |
孜孜以求 | 孙犁《芸斋琐谈》:“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据、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,也为人所熟知了。” |
抛砖引玉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时有一僧便出,礼拜,师曰:‘比来抛砖引玉,却引得个坠子。’” |
火烛银花 |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 |
花言巧语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