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蒙振聩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
例子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(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)
基础信息
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
注音ㄈㄚ ㄇ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
繁体發蒙振聵
感情发蒙振聩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近义词振聋发聩
英语make a deaf man hear and a blind man se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谨小慎微(意思解释)
- 经邦论道(意思解释)
- 难言之隐(意思解释)
- 首身分离(意思解释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释)
- 杨柳依依(意思解释)
- 高步阔视(意思解释)
- 仁义道德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气象万千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平心而论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风声鹤唳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进进出出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转弯磨角(意思解释)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(意思解释)
- 头上末下(意思解释)
- 一棍子打死(意思解释)
- 牛星织女(意思解释)
- 超凡入圣(意思解释)
- 挂冠归去(意思解释)
※ 发蒙振聩的意思解释、发蒙振聩是什么意思由星星学习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马平川 |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。 |
横眉冷对千夫指 | 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。 |
超俗绝世 | 谓超出世俗,无人可比。 |
默不做声 |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 |
前瞻后顾 | 同“瞻前顾后”。看看前再看看后。有时形容顾虑过多,犹豫不决。 |
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
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 |
妻儿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 |
水中捞月 | 到水中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费力气。 |
茕茕孑立 | 孤独无依的样子。 |
指手划脚 | 用手指;用脚划。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;也比喻瞎指挥;乱加评论指责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交臂历指 | 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进进出出 | 走进走出,穿进穿出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昼夜相继。 |
岁寒三友 |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 |
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| 鸳鸯:鸟名,比喻夫妻。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,乱点鸳鸯,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。比喻胡乱指挥。 |
阴阳怪气 | 形容态度怪癖,冷言冷语,不可捉摸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走过场 |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 |
转弯磨角 | 见“转弯抹角”。 |
烟消云散 | 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。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“云消雾散”。 |
振聋发聩 |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进退维谷 | 维:语气助词。谷:比喻困难处境。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。 |